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奶奶郭春兰缓缓坐下,指节因用力过度泛着青白,那是刚才给患病的孙子诚诚做肢体按摩时留下的。她望着不远处扶着墙壁练习站立的孙子,6岁的孙子膝盖上还留着昨天摔倒时的淤青,而她自己的右腿此刻正像灌了铅似的沉重,骨髓炎留下的旧疾在潮湿的春日里愈发疼痛,每走一步都像有根细针扎进股骨。图为郭春兰和孙子诚诚。
2019年诚诚出生时的喜悦恍如昨日,那时儿媳每次孕检回来都笑着说“一切正常”,郭春兰特意养了三只老母鸡,想着等孙子出生后给儿媳坐月子补补身子。然而,生活总不尽如人意,孙子出生后,成长之路布满坎坷。当别的孩子两岁能喊“奶奶”时,诚诚只会用额头抵着她的膝盖发出含混的哼唧;别的孩子能跑的时候,诚诚还在她的搀扶下反复练习站立。图为孙子诚诚。
展开剩余78%日子一天天过去,诚诚满6岁了,郭春兰瞧着同村一般大的孩子都欢欢喜喜上了幼儿园,心里像猫抓似的着急。“咱也得送诚诚去幼儿园,孩子跟着老师和小朋友,进步能快些。”她跟儿子儿媳念叨着,随后就带着诚诚去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仔细观察诚诚后,委婉地告诉郭春兰:“阿姨,这孩子目前的状况,和其他小朋友差距有点大,可能不太适合直接入园,您还是带他去医院看看,做些专业评估和干预,这样对孩子更好。” 郭春兰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揪紧。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根本脱不开身,无奈之下,郭春兰只能自己带着孙子去医院。
郭春兰没出过远门,她担心路途遥远会迷路,天还没亮,她领着孙子从家里出发,到了医院挂号处排队。长时间的站立让她右腿僵直得几乎无法弯曲,每挪动一下都钻心地疼,可她只能强忍着,一点一点艰难地滑动。好不容易等到医生诊断,当那句 “发育迟缓,建议立即康复治疗” 传入耳中时,郭春兰只觉一阵眩晕。紧接着,她颤抖着拨通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无奈地叹息声,仿佛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狠狠地砸了下来:“妈,家里实在凑不出钱啊,老二还要交学费。”
那一刻,郭春兰想起自己十二岁时的遭遇。当时,她没钱医治骨髓炎,只能用草药敷在溃烂的脚踝上,疼得她在地上打滚,没想到相似的苦难如今竟在孙子诚诚身上重演。为了给诚诚治病,郭春兰拿出了攒了一辈子的棺材本,那原本是她打算留着给孙子将来娶媳妇用的。因为没钱租房子,祖孙俩只能住在医院里。一日三餐,全靠从老家带来的米。她把菜帮子切碎,煮成蔬菜粥,自己只喝稀稀的米汤,把稠一些的粥喂给诚诚。煮粥的时候,她也不闲着,一边给孙子揉着脚踝,一边轻声念叨:“诚诚真棒,等病好了,马上就能追上小燕子啦。”
在康复科的理疗室中,郭春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别的家长正值壮年,身姿矫健,能轻而易举地抱起孩子开展训练,而她却只能依靠助行器,艰难地喘着粗气,努力帮诚诚做步态矫正。有一次,诚诚突然哭闹起来,怎么也不肯配合,情绪激动之下,挥舞的小手不偏不倚打中了她的眼睛。泪水瞬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可郭春兰哪顾得上疼痛,急忙用袖口擦干脸庞,轻声哄着:“乖乖不哭,奶奶给你买糖人……” 实际上,她兜里那零零散散的几张钱,还是捡了三天瓶子才好不容易攒下的。
最艰难的要数每月复查的日子。郭春兰得搀扶着几十斤重的诚诚爬上四楼,每上一级台阶,她的膝盖就疼得像要被折断,好几次都险些跪在地上。她只能紧紧抓着楼梯扶手,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上蹭。有一回,脚下一滑,她差点摔倒,千钧一发之际,拼尽全身力气用身体护住孙子。等到了楼上,她才发现手肘在楼梯角磕出了一个老大的血口子。晚上回到病房,她给自己上药,这时伤口已经化脓了,可她看着那点钱,犹豫再三,连创可贴都没舍得买。几块钱,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在她眼里,那够诚诚喝两天的牛奶了。
拖着满是伤痛的身体,好不容易等诚诚熟睡后,郭春兰打来一盆温水,把发肿的双脚泡进去,整个人陷入了长久的发呆。儿子和儿媳因为生活压力,实在无暇顾及诚诚的病,自己辛苦半辈子积攒下的那点积蓄,面对诚诚高昂的治疗费,简直杯水车薪专业股票配资线上,连三个月都支撑不了。想到这,郭春兰抬手揉了揉发酸的腰,目光不自觉地望向熟睡的孙子。她在心里默默念着:哪怕日子再苦,钱再难凑,只要每天能看到孙子进步一点点,自己浑身的疼痛,所有的付出,便都值了。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配资_专业合规配资公司_杠杆配资交易门户服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