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乔清股票配资如何回款
编辑 | 吴玮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近期,科创板AI芯片龙头寒武纪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5.56%至11.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43亿元。
与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相比,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约3亿元盈利。然而,业绩公布后,寒武纪股价却出现连续两日大跌,分别下跌约8%和6%,市值蒸发逾400亿元。
截至4月7日收盘,寒武纪股价已经从最高峰超800元/股,跌至565.16元。
图片
01
寒武纪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盈利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转回,但市场对其盈利质量仍存有质疑。
具体来看,寒武纪在过去几年的客户集中度一直较高。2021至2023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8.60%、84.94%和92.36%。
2023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达6.05亿元,占总收入的85%,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算力基础设施项目。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可能使其面临客户订单波动或政策变化等风险,影响长期发展。
与此同时,寒武纪的第一大客户存在较为频繁的变动。
2021年,其第一大客户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62.46%;2022年,第一大客户变为南京市科技创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比为60.81%;
2023年,第一大客户再次更替为新增客户,占比达65.88%。不稳定的客户结构,可能使寒武纪在收入的持续性以及单季度盈利的稳定性方面存在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在2023年三季报中,存货达10.15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7.80亿元;预付款项达8.54亿元,增加3.04亿元。
国盛证券曾据此判断寒武纪供应端出现拐点,然而这些提前备货是否能转化为持续性收入,仍有待市场验证。
寒武纪作为2024年A股"涨幅王",全年股价涨幅达387.55%,市值一度逼近3000亿元,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A股第二高价股。然而,飙升背后的动力,更多来自资本市场的炒作而非业绩支撑。
自2020年上市以来,寒武纪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已超38亿元。营收规模在2021至2023年始终徘徊在7亿元左右,直到2024年才实现突破。
根据东北证券研究数据显示,寒武纪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5.23%,同比下滑14.6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经营采购支出增加导致成本上升,而产品未及时交付转化为收入。
寒武纪近年来的连续亏损,已经导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呈现负值。从2020年到2023年,寒武纪每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2亿元、-8.73亿元、-13.3亿元和-5.96亿元。
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改善,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净额进一步下降至-18.10亿元,与2023年同期的-5.24亿元相比,出现了明显恶化。
随着寒武纪首次实现盈利,投资者现在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其市盈率,这使得其高估值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根据同花顺数据,寒武纪在2024年9月至12月融资余额从10.84亿元飙升至35.43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这表明杠杆资金在推动股价上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旦市场情绪变化,可能引发更大波动。
02
目前,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AI芯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华为昇腾和海光信息的深算系列芯片已经经过市场大规模验证,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寒武纪的AI芯片业务尚未实现大规模放量,这使得寒武纪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寒武纪需在国产大模型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突破自身瓶颈,实现芯片业务的放量增长。
要知道,制约寒武纪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生态系统建设不足。
与英伟达依靠CUDA生态系统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90%份额不同,寒武纪在软件适配、开发工具支持以及产业链合作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海光信息基于x86架构的DCU芯片继承了丰富的软件生态,华为则围绕昇腾系列构建了全栈AI解决方案,而寒武纪在这方面的布局相对滞后。
自2022年美国将寒武纪及9个地方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后,寒武纪正面临供应链稳定风险。2023年公司特别提到:"切换新供应商将产生一定成本,将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芯片行业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强度大、成本高的特点,使庞大的研发开支成为寒武纪难以扭亏的重要原因。
2021-2023年,寒武纪研发费用分别为11.36亿元、15.23亿元、11.18亿元,远高于同期营收。研发费用率均超过150%,2022年甚至超过200%。
不过,寒武纪近年来研发投入出现下滑趋势。2023年研发投入同比下滑26.6%,2024年前三季度再度下滑8%至6.59亿元。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1205人减少至2023年的752人,降幅达37.6%。
研发投入的减少也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一方面,研发是科技企业的核心驱动力,研发投入的减少可能会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产生疑虑;
另一方面,研发费用降低或许也意味着寒武纪在降本增效方面有所动作,但能否借此弥补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仍需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股票配资如何回款,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配资_专业合规配资公司_杠杆配资交易门户服务观点